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有效期: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MB0493511/2025-12103

深化监督提质效 清风正气护健康

来源:景德镇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4-30 10:15 访问量:


卫生健康事业是事关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锚定“国之大者”,坚持生命至上的价值导向,将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深化医改进入深水区,公立医院作为党领导的卫生健康事业主力军,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转化为实际治理效能,着力构建纪检监察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医院纪检监察机构要自觉扛起“两个维护”政治责任,聚焦医疗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全周期管理”思维贯通监督执纪与制度防腐链条,推动纪检监察效能深度融入现代医院治理体系,让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提升医疗质量、优化服务供给、守护民生底线的生动实践。

政治领航,固本清源

政治责任须内化,纪检业务待融合。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际,公立医院在推进纪检监察与业务融合的过程中仍遇挑战,尚未将“健康中国”战略的政治责任深植于心、践行于行,全面贯彻于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部分党员干部在医疗领域反腐败斗争中的认知有待深化,对“两个维护”的政治内涵理解不够全面,往往将药品器械采购等活动简单视为经济活动范畴,而未能深刻认识到其中蕴含的政治责任与使命。

要牢牢把握政治建设这个根本,把党的自我革命要求融入监督工作全过程。通过建立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协同机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提升医疗服务的具体实践,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创新性开展案例剖析进科室活动,以及定期举办纪法知识宣讲,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将其转化为生动、具体的警示教育资源,既明确划定了纪律红线,又树立了行为规范的标杆,引导医务人员将政治规矩转化为职业操守。密切关注药品采购等核心领域,构建教育监督整改闭环管理体系,让清廉之风渗透到诊疗服务的每一个角落,为守护人民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制度赋能,长效护航

监督短板需补齐,协作机制待健全。医院纪检监察工作对于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仍需强化,以切实提升监督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尽管在“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等关键领域已有制度规定,但仍缺乏有效监督措施以确保其切实执行。部分业务主管部门对监督主体责任认知不清,误将监督职责转嫁纪检监察部门。各监督主体间衔接协作机制不健全,资源力量和措施手段运用分散,与人事、财务、信息等部门的日常监管合作需进一步加强。

要聚焦“三重一大”事项等关键环节,坚持制度机制先行,围绕决策审批等廉政风险关键环节,细化权责清单和操作规范。定期开展制度执行效能评估,通过专项治理优化流程、堵塞漏洞,将监督成果转化为医务人员廉洁从业规范等具体制度,形成制度固廉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政治生态动态评估机制,将廉洁要求嵌入临床路径管理、绩效考核等关键流程,力促廉政建设与业务管理深度交融,共谋发展、同步提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医保基金和高值耗材使用等关键环节实施智能监控,建立全程留痕、自动预警的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健全改革创新容错机制,明确政策界限与纪律底线,为临床技术创新划定合规发展空间。与内审等部门联动,借助医院内控体系的全面建设,严格规范权力运作流程,着力强化制度执行力,提升管理效率与经济效能的监督水平。

医患共治,清风护廉

监督效能待提升,医患共治需破局。医院纪检监察工作依赖行政检查与事后追责,患者诉求反馈存在“玻璃门”现象,医务人员职业诉求缺乏制度化表达渠道。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削弱了监督效能,使得构建医患共治的良性循环变得困难。部分纪检监察工作仍停留在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层面,未能深入临床诊疗全链条。手术室、药品采购等关键环节缺乏伴随式监督,导致“纸上监督”难以触及医疗行为的核心场域,廉政风险防控存在盲区。问题整改措施大多局限于内部通报层面,缺乏患者深度参与的开放式反馈及评价机制。医务人员面对职业风险时,缺乏制度化的容错空间,容易滋生“防御性医疗”倾向,既损害医疗质量,也消解职业尊严。

要把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和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尊严作为工作着力点,创新性地构建双向互动的监督服务体系。通过构建患者监督窗口与医务人员意见反馈平台,打造“民情直达双通道”,患者只需扫码,便能轻松反馈问题,医务人员在线即时提交建议,二者携手,共同编织了一张严密的监督网络。建立沉浸式监督机制,纪检监察干部通过参与诊疗晨会、调阅电子病历、跟踪治疗过程等方式,深入挂号缴费、手术室管理等关键环节开展伴随式监督,促使监督力量深入临床一线,实现全方位覆盖。运用整改承诺制、进度公示制等制度,通过医患沟通会、职工代表评议会等多元化平台,充分展示整改的积极成果,并据此构建高效、透明的监督反馈机制。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构建医务人员容错纠错体系,将监督成果转化为提升医疗服务效能的强大动力。

文化润心,正气塑行

双轮驱动促廉洁,考评应用待加强。廉洁教育的渗透力度尚需加大,职业道德建设的专业水准与针对性措施亟需进一步提升,以更有效地激发医务人员在廉洁自律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医德考评体系的社会参与度亟待提升,考评结果的应用需进一步强化,以充分发挥其在激励与约束医务人员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廉洁文化的培育和传播仍需进一步加强,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要着力构建全职业生涯周期教育体系,将廉洁从业规范融入岗前培训、职称晋升等关键节点,形成入职第一课、晋升必修课等教育品牌。健全医德考评体系,融合患者反馈、同行评价及社会各界声音,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增强考评结果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中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发挥文化浸润作用,构建医院、家庭、社会三方联动机制,通过定期举办家属开放日活动、组织家庭成员签署助廉承诺书、评选并表彰廉洁行医家庭典型,将清廉家风建设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医务人员的日常生活之中,形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开展“寻找最美医务工作者”等主题活动,并在门诊大厅设立医德医风展示长廊,通过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发医务人员的学习热情,引领他们矢志追求卓越。使廉洁行医的要求从制度层面深入骨髓,成为医务人员的职业信仰和不懈追求。

铁军淬炼,医道清源

专业化建设刻不容缓,职业发展需完善。面对医疗领域腐败隐形变异的新趋势,部分纪检干部在监督执纪能力和纪法素养方面存在不足,难以适应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纪检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刻不容缓,亟须加强数字监督技能等新型监督手段的学习与应用,以提升监督效能。同时,纪检干部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成长机制尚需完善,以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纪检监察事业。

要加强公立医院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净化修复政治生态,立足专业化建设,打造理论学习、案例教学与实践带教紧密相连、有机融合的培育体系,将党纪法规学习与数字监督技能提升贯穿始终,通过模拟审查、联合办案等实训平台磨砺干部核心能力。重点锤炼政治素养,构建持续常态的政治理论学习机制,创新监督实务研讨模式,推行嵌入式谈心谈话机制,在监督执纪的实践中持续锤炼,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健全日常考核与年度述职相辅相成的评价机制,建立纪检干部成长档案,畅通职业发展通道。

公立医院改革征途如磐,党风廉政建设须臾不可松懈。应以“三不腐”机制为改革利刃,以监督效能为治理引擎,让清廉之风如细雨般渗透每间诊室,让医者仁心如暖阳般照耀千家万户。当监督效能切实提升诊疗服务质量,当职业信仰铸就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在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的跨越中,医疗卫生的民生答卷正书写着时代温度。这不仅是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民至上”理念的深情诠释。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