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景卫提字〔2025〕5号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有效期: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MB0493511/2025-13392

关于市人大十六届五次会议第44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景德镇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4-15 10:30 访问量:


尊敬的陈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景德镇市卫生系统 “分级诊疗” 的建议》收悉,首先衷心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结合建议,经商市医保局,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将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抓手,2022年印发《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景医改字〔20221号),重点从强化组织领导、突出试点先行、优化均衡布局、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多个维度有序推进,不断加大医改攻坚力度,巩固扩大医改成果,建立了重点任务落实台账,凝聚改革共识,导航全市医改进一步走深走实。分级诊疗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我市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围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目标,持续推进制度建设,深入推动全市分级诊疗制度落到实处。通过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我市医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医疗综合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2022年为52.72%2023年为57.39%2024年为57.99%,实现三连升。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宣传引导与财政保障,助力提升分级诊疗

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展现卫健系统新风貌,全市卫健系统累计在《健康报》《中国江西网》《江西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及网站刊登稿件1100余篇,主要内容涵盖讲好健康景德镇故事,展现卫健事业的新发展。定期组织开展新媒体微信群相关业务交流,及时准确解读政策,通过电视、微信公众号、公告栏等渠道扩大政策传播覆盖面,为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持续引导群众关注卫生健康。积极争取政府投入,向上争资争项,推动优化财政补助政策。中央决定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也紧跟形势和政策调整,用好地方化债窗口期,精准算账,稳妥化解长期债务,助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二)强化基层能力建设,夯实分级诊疗体系网底

近年来,通过扩大基层特色科室、推动“乡聘村用”、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目前,全市累计建设2个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和20个基层特色科室。重点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中医科、康复科、儿科等重点科室建设,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100%,全市76.92%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提供儿科服务。在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慢病管理中心,组建多个慢病管理团队,两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明显提升。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落实签约服务费,建立日常联系制度,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六个拓展”。组织“5.19”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组织辖区基层机构以“体重管理”为重要内容,开展现场咨询、义诊和签约等活动,确保有关政策准确传递到基层,让每个居民能够了解利用,2024年全人群签约率45.13%,重点人群签约率81.14%

(三)发挥医保杠杆作用,着力引导基层首诊

一方面差别化设置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就诊报销比例,报销政策向基层就诊患者倾斜,积极引导患者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另一方面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自202311月进入DIP实际付费阶段后,实现了医疗机构、病种、医保基金的全面覆盖,构建了本地化DIP付费体系,全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稳步推进,各项配套机制不断建立完善,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医疗费用支出快速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2024年次均住院费用较2023年由7016元下降至5484元,下降22%、个人负担占比由42%下降到30%,下降12%,有效减轻参保患者就医负担。全市一级医疗机构就诊比例总体稳中有升,从202317%提升到202418%,提升1%,DIP促进常见病向基层下沉的作用逐步显现。

(四)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充分利用医联体、专科联盟等平台,积极争取通过建立名医工作站、博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等方式,与先进地区开展合作。全市累计外请知名专家指导手术1089台,服务5453人次,为患者节约费用超274.4万元。积极开展市县医院对口帮扶。根据全省统一部署,从2022年开始,通过基层医疗机构上报需求,市卫健委统筹安排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与基层机构结对签约的方式对口支援基层,确保下沉到基层机构的卫生人才能够满足基层的急需,截止2024年底累计帮扶覆盖90%的基层机构,预计于2025年实现全覆盖。乐平市、浮梁县3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平稳运行,基层医疗机构人均收入与牵头医院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县级派驻乡镇卫生院有连续六个月以上人员的比例达到100%

(五)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信息整合与共享

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优化医院信息系统,推广患者端医疗数据共享应用。市一院、市二院、市三院获批互联网医院,基层人工智能辅助医疗系统实现全覆盖。2024年以来,市卫健委持续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明确将8类、45项检验结果项目和3类、270项影像检查结果项目纳入互认共享清单。明确将我市11家二级甲等及以上医疗机构和5家其他二级及参照二级管理医疗机构纳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范围,4个县(市、区)全覆盖。市互认云平台在2024年底已正式运行,15家医院已经与省平台联通,在全省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互认共享自互认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0253月,已实际互认3209人次,9710个项目,为群众减少费用80.9万元,群众满意度高,切实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同时,推行多形式预约诊疗,缩短挂号等待时间,市一院开设全省首家检验医学门诊,并完成全省首例“5G+骨科机器人”手术等多项新技术应用。

(六)坚持强化公益性导向,提升公立医院运营效率

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持续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医院的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和满意度评价等指标,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指导县(市、区)、市直公立医院认真开展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自评工作,以评促改,抓弱项补短板。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医疗过程的全程监控和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通过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实现医疗资源的上下贯通和共享,促进患者的合理分流。上级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和远程医疗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2024年举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运营管理培训班,助力提升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水平。2020年以来,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呈螺旋式上升,连续5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建立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医改工作,形成改革合力,助力分级诊疗制度体系提质增效。

(二)深入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持续优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运行机制,加强信息互联互通、财政投入保障和医保管理改革。学习借鉴试点城市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建立景德镇市紧密型医联体推进机制,谋划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三)推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推进乡村卫生紧密型一体化管理,落实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等方面统一管理。督促县(市、区)争取政府支持,推行“乡聘村用”政策,保障基本工资和养老保险待遇,进一步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四)加强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大学生乡村医生政策,动员乡镇卫生院拿出空编开展招聘,落实招聘人员入岗上编,组织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2025年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占比要求达到45%

(五)充分发挥各类宣传资源和传播平台的作用,创新宣传工作模式,把健康景德镇行动宣传活动和全市卫生健康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办好各项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用群众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展现新时代瓷都大地卫健事业的新发展。

分级诊疗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多方协同推进。我市将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补齐短板、创新机制,全力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就医格局,切实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



景德镇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415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